2011年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
徐州市慈善总会
(2012年2月)
一、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关注、积极参与下,我市慈善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步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市市、县(市、区)两级慈善机构进账善款7348.8万元,救助支出2945.2万元。其中,本会接收社会各界捐赠3012.59万元(含省慈善总会救助项目拨款51.81万元),结存善款增值598.91万元;实施慈善救助项目16个,救助支出2033.51万元。总会在慈善宣传、义工活动和自身建设等方面也都跃上新的台阶。一年来,我市有1名个人获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提名奖,3个单位、5名个人和1个项目获首届“江苏慈善奖”,22个单位、52名个人和10个项目获徐州市政府颁发的“徐州慈善奖”。
(一)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向善”的社会氛围
一年来,我会从高扬慈善理念旗帜、弘扬慈善精神入手,进一步激活蕴含民间的慈善动力,加快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我会与《徐州日报》合办的“慈善徐州”专栏每月一期,每期突出一个主题,向社会大众宣传慈善、介绍慈善工作情况,该栏目刊登的反映我市4千多孤儿得到慈善救助的报道,去年12月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华慈善新闻奖”一等奖;与徐州电视台联办的“周行一善”节目每周一档,通过每周家访一个特困家庭,发动企业和公众奉献爱心,对该家庭实施定向救助,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与徐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爱心徐州”栏目每天一播,以电台特有的优势开展慈善救助和宣传。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活动。去年1月8日,我会与《大公报》联合举办了两岸四地慈善文化论坛,邀请46位港澳台慈善家、境内外相关新闻媒体的记者与徐州本地企业家、爱心人士共商慈善交流大计,并通过了《徐州慈善宣言》。同日晚,市委、市政府主办了以“爱满彭城”为主题的第四届慈善晚会,徐州电视台现场直播后又复播多次。境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对论坛和晚会进行了宣传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配合全省统一组织的第二个“江苏慈善周”行动,我会精心策划组织了“彭城慈善社区行”系列活动。去年11月4日至6日分别在王场、民富园、奎园社区举行慈善进社区活动,组织慈善形象大使和具有文艺专长的慈善义工服务队登台演出,宣传慈善理念,弘扬慈善精神。三是努力提升慈善义工服务水平。去年6月,我会成立了义工服务指导站,进一步规范义工信息管理,同时精心培育行业化专业化义工团体。这些义工的无私奉献,使得我市的慈善宣传更加有声有色,义工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截至去年底,由我会注册授旗的义工服务队已达21支,登记注册的慈善义工2100人,符合规定条件予以颁证的义工1050人。四是继续办好自身的宣传阵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徐州慈善网》的管理,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公布捐赠信息,宣传总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不断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
(二)创新善款募集方式,不断扩大救助资金总量
2011年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多事之秋,“郭美美炫富”等事件给我国正在蓬勃兴起的慈善事业带来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依靠强大的行政推力,高扬慈善为民旗帜,努力克服大环境负面影响压力,着力创新善款募集方式,聚合各种慈善资源,保证进账善款与2010年大致持平。这主要得益于:一是各位理事和各理事单位认真履行捐款协议。理事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现代财富观、社会责任感等相融合的现代慈善理念,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慷慨捐赠善款善物,各家年初认捐的善款基本上得到如数落实。二是慈善救助品牌引来大批社会捐赠。通过第四届慈善晚会和其它各种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四年来我会开展“三个不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进不了校门、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慈善救助活动情况,通过“三个不让”的品牌效应激发捐赠热情,晚会当场就认捐善款2800万元。三是设立冠名基金扩大善款来源。我会于去年7月推出以“捐赠者称谓+慈善公益项目名称”命名方式的冠名慈善基金。由于设立冠名慈善基金的门槛不高,资金注入方式灵活,到去年底冠名基金已达15个,累计认捐期款1080.4万元,当年到账善款227.18万元。四是组织专(兼)职劝募工作人员落实善款到账。几年来先后选聘的42位慈善形象大使已成为慈善组织与捐赠对象和救助对象之间密切联系的亲善使者,特别在劝募工作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0%的认捐善款是通过他们的积极努力得到落实的。
(三)围绕“三个不让”目标,精心打造慈善救助品牌
2011年的慈善救助工作,紧紧围绕“三个不让”,精心打造品牌项目,无论在资金投入,还是受助人数、救助水平、救助效果等方面,都是历年来最高、最好的一年。一是“爱心助孤”项目。该项目由市慈善总会和县(市)区上下联动合作运行,自2009年6月启动以来,由于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面落实计算机动态管理,截至去年底,原有4282名孤儿中有471人因超龄停止资助,新增孤儿206名,现实际资助孤儿4017人。全年各级慈善机构共发放“爱心助孤”资助金 850万元。去年11月该项目被评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成为全省十大救助品牌之一。二是“棚户迁居助困”项目。这是针对棚户区改造中没有购房能力的低保、特困户开展购房资助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救助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底启动以来,累计资助85户特困家庭,投入购房资助款991万元。去年2月,该项目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实践奖”特等奖。三是“关爱残儿·共享阳光”慈善系列活动。该活动包括“健脑助行”、“聆聪语训”、“益智康复”、“特才培育”、“心蕊配套”、“康复基地”等 7项子工程,全年投入善款291.44万元,有3000余人(次)孤残儿童得到康复训练和治疗。四是“慈善助学”项目。该项目资助的主要对象是当年高考录取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或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特困家庭子女。去年全市有218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金,资助总额69.98万元。另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手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子227名,发放资助金88.88万元;与江苏秉龙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秉龙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100名,发放资助金17.6万元。五是“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全年各县(市)区申请救助患儿611人次,符合条件获准救助381人次,省市县三级慈善机构救助总额474.8万元。
在重点抓好以上品牌项目的同时,去年我会还配合省慈善总会实施“心蕊工程”、“瑞华助孤”、“春蕾圆梦工程”、“关爱贫困孤儿”等救助项目;由我会投入善款120万元,省总会投入80万元物资(米、油、挂面),联合开展“情暖江苏·爱满彭城”春节慈善慰问活动,慰问全市1万户困难家庭;投入122.5万元,实施“慈善助医”项目;投入187.04万元,实施“慈善助老”、“千惠医疗救助”、“心目影院”等项目。根据总会主要领导指示,我会还对一些社会关注人物实施即时慈善关爱,包括客居江都的邳州籍 “拾荒老娘”于化玲和在宁打工的睢宁籍见义勇为环卫工人韩佳等,都及时进行慈善慰问和资助。
(四)强化自身规范管理,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
“郭美美炫富”等事件引起的慈善问责风暴,提醒我们更加注重慈善机构的自身建设和形象提升。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会在规范内部运行,构建透明机制,打造具有较高社会公信力的慈善机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明显成效,年底经市民政局组织专家检查评估,我会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4A级为省辖市民政部门的最高评审权限,5A级需由省民政厅组织评审颁证)。一是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透明机制的基础工作来抓。在以往已有《徐州市慈善会章程》、《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办法》、《救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对内部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定了9项具体制度,使总会工作大到重要决策,小到每项工作、每个项目的具体环节都有章可循。二是把慈善事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作为构建透明机制的重要手段来抓。一年来,我会坚持通过新闻媒体和徐州慈善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收入和支出情况,及时答复捐赠人提出的咨询,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既有本会内部的自律监督,又有本会监事会和民政、财政、审计等专门机构的跟踪监督,还有通过大众媒体的社会监督。方方面面的监督落到了实处,使慈善组织规规矩矩地运行,慈善事业扎扎实实地发展。三是把建设一支值得信赖的慈善工作队伍作为构建透明机制的保障措施来抓。通过举办业务学习、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抓好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树立起慈善工作者踏实细致、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2011年是我市慈善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年,但从全市总体情况看,还存在着发展不够平衡,县(市)区级及基层的事业发展相对薄弱的状况,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努力缩小这方面的差距,推动全市的慈善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我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扶贫济困、慈善为民”的慈善宗旨,广泛传播慈善文化,积极创新募捐方式,不断加大救助力度,高效公开透明运作,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好徐州”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推动慈善事业大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是继续唱好与新闻媒体的“联手戏”。进一步加强 “三个一”(《徐州日报》每月一期、徐州电视台每周一档、徐州广播电台每天一播)慈善宣传,不断弘扬慈善理念,激励社会公众踊跃参与慈善,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进一步办好徐州慈善网。发挥义工的专业技能,创新网页设计,丰富上网栏目,加快内容更新,使之成为全面展示徐州慈善事业发展的宣传、服务平台。三是充分发掘慈善义工的宣传能量。慈善义工中人才荟萃,义工团队不仅能为大众提供各方面的慈善服务,也是面向社会大众宣传慈善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义工团队的指导与协调,发挥义工特长,策划组织各类有声有色深受公众欢迎的慈善活动,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做好善款募集工作,实现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充分运用以往行之有效的善款募集渠道,为慈善救助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坚持协议捐赠、项目捐赠、定向捐赠、冠名捐赠等多种募集形式并用,注重运用品牌效应、规范运作赢得社会认可,激发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确保2012年募集善款2500万元以上。二是努力发掘新的善款募集渠道,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捐赠。目前全市坚持数年向我会捐赠的单位和企业只有70多家,年内要组织专(兼)职工作人员、慈善形象大使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尚未捐赠或很少捐赠的单位进行登门劝捐,争取签订捐赠协议,开拓新的捐赠渠道。三是不断创新募捐形式和载体,使慈善捐赠更加贴近社会大众。吸引公众通过在线捐赠、慈善消费以及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等捐赠渠道奉献爱心。倡导“积德行善”理念,搞好网上捐赠、电话捐赠、募捐箱捐赠等零星小额捐赠,积小善为大善,既募集慈善资金,又促进“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局面的形成。
(三)进一步深化“三个不让”,提升慈善救助工作水平
一是突出抓好与“三个不让”相关的4个项目。从资金分配、人力使用、计划安排等各个方面,确保“三个不让”不断得到深化。全年安排善款2050万元(其中本会需支出善款1130万元)继续实施“三个不让”。其中:“爱心助孤”项目要进一步提高动态管理水平,保证助孤信息管理规范有序,保证全市每一个孤儿得到经济和亲情双重关怀,全年预计支出救助金1000万元(其中本会约需支出80万元);“棚户迁居助困”项目继续实行“应助尽助”原则,预计发放购房资助金600万元;“关爱残儿”项目投入善款250万元,实施“聆聪语训”、“健脑助行”、“特才培育”、“益智康复”和“康复基地”等5个子工程;“慈善助学”项目投入善款200万元,包括与“三报一网”联合开展好“爱心助学”和江苏秉龙慈善基金会的“秉龙助学”活动等。二是认真抓好省总会在我市实施的5个项目。包括:“情暖江苏·爱满彭城”春节慈善慰问活动、“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以及“瑞华助孤”、“春蕾圆梦工程”、“关爱贫困孤儿”等。三是继续抓好4个经常性救助项目。包括:“慈善助医”、“慈善助老”、“周行一善”、“心目影院”等。实施以上项目,预计本会需支出善款1855万元,加上省慈善总会项目和“爱心助孤”项目由县(市)区支出的费用,全年慈善救助支出近3000万元。
(四)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慈善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全市慈善工作总体水平
一是加强自身规范管理,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评估和“创先争优”活动。对上级各项政策法规和本会已经建立及将要进一步完善的各项制度都要落到实处,并及时跟踪问效,杜绝各种违反上级政策法规和本会章程行为的发生。认真对照社会组织评估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完善自我,积极申报5A级社会组织评审,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立足行业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争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尽快实现慈善资产信息化管理。按照民政部《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在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信息公开。制定本会信息公开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使信息公开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尝试建立包括捐赠记录体系和管理程序在内的综合信息系统,靠信息化管理来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的科学、透明、公正。三是加强对县(市)区慈善工作的指导,促进全市慈善事业整体快速提升。年内召开1-2次县(市)区慈善会秘书长座谈会,交流工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指导主城区各区成立不设法人代表、不设账号的慈善分会,探索“资金由总会统一管理,救助由分会自主支配”的运作模式。指导慈善工作相对较好的县(市)区在乡镇及基层单位尝试建立慈善机构,条件成熟时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努力实现全市慈善事业快速、协调、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