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乘 汉 风 扬
——记徐州支援抗震救灾的大爱善举
徐慈
大爱本无疆
爱乘汉风扬
徐州情与义
抗灾作脊梁
--题记
(一)本来,这是一次温馨之旅。
一辆大巴载着徐州42位“夕阳红”游客,正从都江堰经汶川向九寨沟进发。望着车窗外的巴蜀大地,老人们不禁起起一桩千年往事。2200多年前,有一位操着彭城口音的风云人物,凭借这方古蜀国的天赐膏腴,走上了通往大汉王朝的险峻之路,此人就是汉中之王刘邦。据司马迁《史记》载,刘邦被项羽贬出关中后,“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从此三星堆的辉光又融入了汉文化的神韵。
当车过汶川90公里时,发生了刻骨铭心的国殇一刻,2005年5月12日14时28分。42位徐州游客见证了震惊世界的大灾难——汶川大地震,里氏8.0级,烈度11度以上。
(二)顷刻间,喜欢诵读“大风起兮云飞扬”的900多万徐州人民,又吼出了一腔同胞血、万缕骨肉情的恢宏拉魂腔。
当看到网上弹出的第一条灾情快讯,当看到胡锦涛总书记震后不到1小时作出重要指示的报道;当看到温家宝总理震后不到两小时飞赴灾区的滚动字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一场突出其来的“大考”,向来担当大义的徐州人在第一时间呈现着自我。市委、市政府作出紧急部署,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并向灾区率先捐助100万元,同时市慈善会也即刻汇出50万元。截止5月19日,全市已累计汇出善款1450万元。而当130名四川伤员转来徐州治疗时,也是在第一时间,人们看到徐鸣、曹新平、刘忠达、陈美行等市领导分别到四所医院看望伤员,“徐州是我家”成为伤员们的第一印象。
作为市委喉舌的《徐州日报》,在第一时间以“情系地震灾区,彰显有情有义”为题首发徐州赈灾义举,接着开辟多个“关注汶川大地震”专版;电视台、广播电台、晨报、晚报、大型网站等集团作战,形成集束、井喷式的抗震救灾声势;党委会、办公会、家庭会凝聚成一个主题——徐州作为。
(三)“第一时间”,生死竞速;“第一时间”,让人们记住“后方”也是战场。
夜幕渐渐降临,徐工集团总部的信息、决策中枢系统正在高速运转。党的十七大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参战部署;调整四川周边发运途中的已销吊车,全部改向成都方向集结;从徐州本部发出救援吊车,驰援灾区;电传国家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如需求工程机械装备救援将给予全力支持。
向西、向西,挺进、挺进。压缩了的时间刻度,催动着由5台吊车、4台维护车及10名技术尖子组成的首批救援队一再加大油门。没有订单,没有补偿,没有指令,但徐工人在第一时间的抉择,是把灾情当作命令,是把人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是把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担当看作企业效益的终极追求。至5月15日,已向灾区派出100多台工程车辆,投入的装备价值达到2500余万元。
向西、向西,挺进、挺进。就在第一时间,徐州维维集团也分别从徐州和成都派出救援车队,携带200万元救灾食品等物资,直接抵达都不堰。当惊恐未定的孩子们第一次喝到“维维豆奶”、“营养棒”时,已远远超越了“雪中送炭”的价值,而是在升腾起一种生命的希望。
向西、向西,挺进、挺进。就在第一时间,徐州消防救援队、医疗救援队、卫生监督和防疫专业队等相继奔赴灾区。从徐州到四川震区,行程长达1800公里。蜀道难,灾难重,任务急。面对灾区道路崎岖、滚石飞落,甚至泥石流等威胁,徐州救援人员无所畏惧,分秒必争。
(四)透过央视直播的镜头,一次次吊臂凌空擎起;一次次又叩开生命之门。
十万火急的生命大救援,激励着徐工人英勇善战,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抢、再抢、分秒不让地抢下宝贵的72小时。徐工吊车救援人员每天只休息两三小时,许德海他们几个师傅在都江堰向娥乡连续工连续工作18小时,只能喝些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位灾民得知徐德海师傅30多个小时没吃东西,从衣服口袋里塞给他一个梨。救援人员杜领说“老百姓都在焦急等待亲人的消息,每当我们救出一条生命,就更增添一份力量。早一分钟救援,受灾人民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一上去十多个小时,连啃口方便面的时间都不肯浪费。”
(五)“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什邡市蓥峰化工厂救援现场。5月18日10时许,徐工集团救援队有一对最幸福的“父子兵”,父亲张忠歧(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儿子张建永,他们见到了前来视察灾情的胡总书记。总书记站在高处用洪亮的声音向世人宣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总书记的话,气贯长虹,壮我国威,使在场的救援人员备受鼓舞。“升降3米,向左越水平50度,投放……”。张忠歧、张建永父子俩操作同一台吊车,协同作战,科学施救,在火线上总结出《地震吊装救援八点注意事项》,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滚动播出,为瓦砾下的生命送来了更多的阳光。在聚源,在映秀,在宏达,在盈峰,哪里救援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徐工的重装备。
(六)“关键时刻,总有一种责任让你冲锋陷阵,总有一种使命让你义无反顾。”
烈火丹心,铁血男儿;彭城卫士,救援尖兵。徐州消防支队参谋长、救援分队领队李伟俊,以过硬的表率作用和缜密的组织指挥,带领40名突击队员在第一时间直插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与兄弟部队一起直接救出10多人。白天气温闷热难耐,晚上又阴冷潮湿,而且刚到后连续三天都有雨,经历余震成了家常饭,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但他们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那就是“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要想战时少流血,平时必须多流汗。正是平时超强度的特警训练,才砥砺出战士们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虎虎生气。根据不同任务特点,他们科学使用电动液压组合波拆器材、等离子切割机、凿岩机、混凝土切割锯、钢筋速断器、起重气垫、生命探测仪等多种特种装备,彰显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徐州消防兵的精神风貌。
(七)灾区中的白衣天使,有一支来自徐州的江苏代表队。
震后的第一时间,徐州供电公司接到急电,代表江苏供电公司奉命组建医疗队火速赴川。公司党委书记韩冰说: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需要的时刻,党员干部要敢于站出来,豁得出,冲得上。公司派出强力阵容,韩冰亲任领队,电力医院院长王金承、副院长刘传德和10名技术骨干带上10多万元的药品器材,却来不及安顿一下家务就星夜出发了。赶到都江堰时,他们有眼泪,有感动,更有着坚强与坚守。在生命救援的黄金时段内,医疗队不分昼夜“连轴转”,争分夺秒地向死神抢夺生命,用医术与微笑给伤员以希望与力量。有一位30多岁的女伤员,在瞬间失去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巨大打击下,几度昏迷。电力医院内科主任唐天楚,从中午放下刚刚端起的碗,一直抢救、守护到晚上7点多,使这位伤员终在爱的忠诚召唤下,倾吐出内心深处的悲恸与坚韧:“大哥,别守着我了,我会坚强的活下去,不能因为我再耽误了别人的治疗,他们更需要你。”
20余天,风餐露宿,临危不惧,转战都江堰、绵阳、梓潼、江油、北川、安县、映秀等受灾地区,救治伤员3762人次,指导卫生防疫1194人次,消杀面积102170多平方米。护士长胡颖还在救灾一线入了党。当23名电力勇士返回徐州时,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家人几乎都认不出自己的亲人了,他们个个晒得黝黑,显得憔悴和疲惫。鲜花、拥抱、泪水,而韩冰书记还是那句话:“如果灾区有需要,我们时刻准备出发。”
就在第一时间,市卫生局以及有关大型企业按照统一部署,相继派出急救、防疫、环境消杀专家和卫生监督人员,累计行程上万公里,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恪尽职守的忠诚,创造着点燃生命,接力生命的奇迹,受到卫生部及四川省卫生厅、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高度赞扬。
从淮海大地上走来的白衣天使,同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八)以生命的名义自愿行动。徐州志愿者,吹响“集结号”。
以生命的名义举国抗灾,显示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雄厚的综合国力,显示着党、政府、军队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
以生命的名义自愿行动,显示着民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和爱心相助的巨大能量,显示着“团结、奉献、互助、友爱”的民族伟力。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奋战在灾区的20万志愿者队伍行列里,有我徐州留下姓名的、不留姓名的志愿者群体。他们的大爱大义,大智大勇,让世人读出了徐州人的温情,徐州人的挺立。
——沛县沛城镇刘元农机合作社,组织6台联合收割机5月上旬抵达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被困在灾区。危机时刻,他们迅速组织起来当起志愿者,参与生命大营救,抬伤员,送物资。为发挥自己的优势,经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于5月20日又开赴受灾最重的绵竹市汉旺镇、九龙镇,克服丘陵、山地等多种困难,免费抢收作业9天,一台机每天都要抢收二、三百亩。当他们离开时,当地干部和村民都自发地站在两边,像欢送英雄一样含泪为农机手志愿者送行。来自沛县农机局的信息:目前有52台高性能收割机在灾区实施免费收割,面积达1.5万亩。
——贾汪区紫庄镇农民高夫全于5月14日早晨找到区民政局为灾区捐款2000元后,把刚创办不到两年的公司贴出“转让启事”,他交待妻子说变卖公司的钱用于救灾。他急匆匆地换上12年前在部队服役时的旧军装,带上家里仅有的1000元钱,于15日火速赶到绵阳市,自己以队长身份带领20名志愿者奔赴北川。走之前,指挥部的同志说可能三天离不开现场,高夫全买了一箱方便面和一箱水。挤上一辆送灾区群众的车,看着他们投向方便面和水的眼神,高夫全为自己只留下一瓶水。道路不通,高夫全带领小分队为部队、医疗队清理路障。5月19日,他赶回贾汪带上行李和生活用品,又带着18岁的侄子高远二进灾区,成为“叔侄”志愿者,帮助装卸医疗器材,给灾民搭帐篷。高夫全所带的志愿者大多都是退伍兵,他说:“当兵的就该冲在第一线。”
——“破烂王”志愿者周勇。27岁的周勇是铜山县柳泉镇人,高中毕业后靠回收废品成了镇里有名的“破烂王”,入了党。得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他与妻子商量把准备翻盖楼房的11万元捐给灾区,又联系4位村民组成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周勇驾驶自己的吉普车,又租用一辆农用货车,装上50多箱奶粉、八宝粥、火腿肠等物质,揣着低价变卖库存废品的6万多元,于5月16日晚10时到达江油市,便不顾疲劳,逐个帐篷仔细寻找急需帮助的灾民。一位未满月婴儿的母亲因家中失去亲人和受伤没有了奶水,小两口急得没法子。周勇送给他们一箱奶粉和2000元,又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当周勇看到一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12岁男孩当起了志愿者时,强忍着泪水将2000元钱塞给男孩的手里,又留下手机号码说:“孩子,我就是你的亲人,以后你上学的一切费用由我承担。”
——来自大屯煤电公司的志愿者高迎年。31岁的高迎年于5月16日赶到灾区后,遇到来自北京、贵州、山东等地的6名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奔赴重灾区什邡市红白镇,背上喷雾器在灾区奔走消毒,他给妻子发的第一条短信是:“这里到处是废墟,灾民的痛苦鞭笞着我们志愿者不能有丝毫松懈,大家只有快点,再快点地干活。”又把身上的2000元钱捐给了灾民,最后终于累倒住进了医院。
——还有,还有很多、很多更感人的志愿者事迹……
志愿者,尽管我们的教科书还不能给出权威的概念界定,但徐州志愿者用在抗震救灾中的无私行动,却注入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
(九)汶川,生命大救援气壮山河;徐州,爱心热流涌感天动地。
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直播着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爱的奉献》募捐现场,荧屏上再次展示徐州人的大爱善举:徐工集团捐款1372.7361万元(其中372.7361万元为员工个人捐款),徐州维维集团总部捐款630万元(总部及下属公司捐赠款物超过1000万元)。徐工集团的代表在捐赠现场说到: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是我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在国家危难时刻理应肩负起民族工业的社会责任。
凝聚每份爱,温暖颗颗心。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向地震灾区捐赠工作的紧急通知》,与此同时,“情系灾区,共建希望”爱心传递活动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启动;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等倡议开展“让爱心飞扬彭城——情系地震灾区,捐助孤残儿童”活动;市委宣传文化系统发起“爱心飞越:灾区孤残儿童全城救助行动”。全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慷慨解囊,捧出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捐出的是一份份浓浓的情。他们当中,有机关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有社区居民、下岗职工、大中小学生、百岁老人、幼儿园儿童;有从婚礼上走来的新郎新娘,有生活拮据的残疾人;有全家人集体参加捐款,有领到四次捐款收据的个体业主。
截止6月5日12时,全市累计接收善款12573.7万元,其中政府捐赠1130万元,市民政局接受捐赠5279.9万元,市慈善会接受捐赠3887.1万元,市红十字会接受捐赠2276.68万元;全市共接收捐赠救灾物资折款156.03036万元。
5月下旬,一场交纳“特殊党费”的活动又在全市数万名党员中进行。一名外出执行任务的党员回到徐州后,补交上20万元的“特殊党费”。截至5月28日,全市共有20539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共计2664.77万元。
数字的背后,是一种力量的凝聚,是一种公民主体意识的升华,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检阅。在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的今天,徐州的上亿元善款又托举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十)爱心在飞越,亲情零距离。徐州人用“家”的温暖,祈福着130名伤员的到来……
车站,留出一号站台停靠专列;警方,投入460余名警力,开辟四条“绿色通道”;病房,安装45部免费“爱心电话”;市民,一天之内就有上千人报名争当陪护志愿者。
又是一个“第一时间”。5月29日12时50分,“救28/7次:成都——常州运送灾区受伤亲人专列”抵达徐州火车站,停靠在一号站台。全市紧急集结300名医务工作者、150名武警官兵、100余名铁路员工和100辆救护车,仅用30分钟,就将130名伤员转送到四家医院。
又是一个“第一时间”。当伤员入住后,各家医院立即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护理照顾,所有伤员的治疗方案都以最快的速度经专家会诊后确定。徐医附院收治了一名七个月的男婴李好,脑部受伤,因积液形成颅高压,高烧不退,存在颅内感染的可能。当天下午6时,就为他紧急做了手术,被安置在重症监护室,目前病情稳定。市一院收治的一名25岁女伤员,右下肢已截肢,左脚脚面呈广泛性皮肤坏死,经过手术,万幸保住了她的左脚。
又是一个“第一时间”。在97岁的姚素芳老人病床前,来了一位四川籍志愿者肖兵,有了乡音乡情,老人精神状态很好,大声地说:“回家的时候我要坐飞机”。有一对夫妻分开18天,在病房中得以团聚。得知住市一院的高怀诊和住市中心医院的潘夕海是夫妻,两院紧急商量后把妻子高怀诊接到中心医院,特意安排了夫妻病房,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护士和志愿者含泪为他们合唱了一首《牵手》。市一院有一位彝族老人语言交流有困难,徐州市各个媒体同时发布一条信息:“急招懂彝族语言志愿者”。
点点滴滴总是情,于细微处见真爱。130名伤员的人性之美,温情佳话,才刚刚开始。
(十一)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42位徐州游客传达给徐州人民的真实信息,不仅仅是地震天灾的惨烈无性,更可宝贵的是四川同胞诚实、淳朴、善良的至真至爱。地震发生后,成都中旅的导游迅急组织游客撤到岷江边的一片干涸滩石,躲过了狂泻而下的山石;一位开店的羌族女主人拿出家里仅有的被子、衣服,点上篝火,免费供餐;阿坝川和黑水县的领导调用救灾车辆把大家送到兰州。
民族魂,中华心,骨肉情,人间爱。拥有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使徐州人越发珍视抗震救灾中催生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文明力量,并用人性的方式加以褒扬和提升。市领导专程慰问参加一线救援人员的家庭,为他们送上慰问金,解除后顾之忧;5月22日的《徐州日报》等媒体,公开发表市委、市政府致赴川抗震救灾人员的慰问信,并刊登一线救援人员的名单。
徐州人民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的大爱善举,也给徐州自己创造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为徐州精神注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元素。经过这场灾难的磨砺,徐州人坚定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政治信念,更加拓宽了“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开放视野,增添了“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本职工作”的理性厚度。
在大气中求精致,在豪放中讲温情,在开放中塑诚信。借势发展,也是一种解放思想。6月2日,徐州市召开厉行节约工作会议,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风气,爱民为民的风气,廉洁自律的风气。会议确定,今年全市各级机关会议经费支出、接待费比上年压缩10%以上,节省下来的公用经费将全部用于支援灾区重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出境,从严控制公务用车更新和使用;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会议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确保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抗震救灾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之战。6月7日,徐州市接收了来徐复课的四川绵竹中国东方电气高级技工学校53名学生,为他们承担全部的学习、生活费用,完成学业。徐州的500余名建筑工人仍在夜以继日地为灾区搭建过渡住房;爱心奉献的捐款、捐物数字仍在不断刷新;参加救援任务的多种专业队伍仍在为灾民提供服务;对口支援灾区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可以坚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必将激励着徐州人民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以更加沉稳的大爱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汶川作证,徐州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