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性格”----80后的道德亮色
□ 汪晓雪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中,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志愿正成为青年的一种时尚。最近一届上海青年风尚节,公益板块占的比重越发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公益或者志愿者的身份。”
曾经,新一代独生子女被认为是“道德营养不良者”、“人格成长缺陷者”,不负责任、缺乏爱心,公益品质缺乏,情感非常自私。然而,通过上述调查不难发现,“志愿性格”已经成为更多后80年代人的自觉选择,我们可以认为,面对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召唤,尽管他们还有一些性情稚嫩和发展偏差,可他们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值得信任和肯定的,他们已将道德发展、责任养成乃至服务于公共福利的品质才能当作了修身养性、人格升华的稳固基石,已将自我理想和宏大的社会发展、国家的宏观策略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积极对接。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还有不少“纳税侏儒”、为富不仁、道德冷漠、见钱眼开和见死不救者等道德瑕疵的时候,他们超然不良、超越物欲、超越误解,而用责无旁贷、无怨无悔、我奉献我快乐的健康心态和文明姿态,为那些不良作出了正面、积极的回应和纠正,对传统美德进行了最好的传承。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年轻人作为未来建设者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因为未来终究属于他们。因此,这也提醒我们,社会人和惯性观念对后80年代等年轻群体,更应该多一些宽容、接纳和谅解,多一些扶持、帮助和救助,而不是动辄用“道德大棒”、“传统大棒”对他们进行否定和批评,无情挞伐。如此,这群具有志愿性情的青年将走得更稳健,更有信心,更好的站在时代、国家和国际起跑线上,为民族、国家带来更多骄傲和辉煌。
(本文作者系徐州市慈善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