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充满关爱的慈善之都
2011-01-20 浏览次数:3881

徐州,充满关爱的慈善之都

市委书记、市慈善总会会长曹新平看望慰问特困群众。

徐州,充满关爱的慈善之都

棚户迁居慈善助困资金发放仪式现场。

徐州,充满关爱的慈善之都

2010年爱心助孤六一儿童节活动现场。

徐州,充满关爱的慈善之都

爱心助学资金发放现场。

 

 

 

 

一则消息让这个冬天倍感温暖。截至2010年12月20日,我市共接受来自公众和企业的捐赠(款物)总额达3.265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到账善款2.0008亿元,投向救助对象和境内外灾难援助9000多万元,市域范围内15万余人次得到慈善救助。笔笔善款汇集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温情和关爱之心。

  回首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关爱残儿”项目于2009年7月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爱心助孤”项目于2010年被评为江苏慈善十大最具影响慈善项目之一;“棚户迁居助困”项目被媒体誉为“棚改徐州范本”,参评徐州“振兴老工业基地创新创意奖”。6名先进单位代表和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江苏省慈善总会2009年在徐州召开现场会,推广徐州慈善工作经验。

  2006年12月30日,曹新平担任市慈善总会会长后,先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进不了校门”,“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的慈善工作思路和目标,这犹如“三驾马车”,猛拉徐州慈善事业快速前行,成为我市慈善事业叫得出、打得响的品牌项目。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温暖近万名孤残儿童的心

  人们不会忘记9岁的脑瘫患儿孙小坚和他的“社会父母”。三年前,在孤儿院听到小坚唱《感恩的心》的那一刻,身为慈善形象大使的仝晴辉,默默地将他拥在怀里:“孩子,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妈妈了。” 2009年七夕节的“慈善婚礼”上,仝晴辉和郭士宇牵手迈向红地毯,陪伴他们的是11岁的“儿子”孙小坚,小坚特意为他的“社会爸爸”和“社会妈妈”画了一幅“百年好合”漫画,一家三口的幸福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去年暑假他们带着小坚一起去上海看世博。

  与小坚一样幸运的孤残儿童还有很多。为了使全市未成年孤儿和“视同孤儿”得到经济资助和亲情关怀,前年6月,市委书记曹新平亲自策划、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爱心助孤”项目启动实施,每年投入善款800万元以上,一直资助这些孩子至年满18周岁。至去年“六一”前夕,全市共有4282名孤儿和“视同孤儿”得到爱心资助,他们“生活有保障、学习有帮助、精神有慰藉”,在原享受农村“小五保”或“城乡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道生活保障线。该项目被评为江苏慈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爱心手拉手,帮助具备康复条件的残疾儿童,从轮椅上站立起来,从病床上站立起来,在社会上站立起来”是“关爱残儿·助你成长”大型慈善系列活动的口号。市慈善总会自2007年起,累计投入善款912.29万元,在全市实施“情暖孤残”、“健脑助行”、“聆聪语训”、“特才培育”、“重病救助”、“心蕊配套”和“康复基地建设”等项工程,受助残疾儿童4200多人。

  受到资助的残疾孩子身躯得到康复,心灵得到抚慰,他们学有专长,成为有用之才。轰动全球的残疾人舞蹈《千手观音》的新领舞程铖,就是从徐州特教中心走出来的聋哑女孩。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我市12名选手取得了7金3银1铜的佳绩,参赛、夺牌人数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320名聋人演员中,就有14位徐州姑娘。

  “慈善事业要发展,人是‘第一要素’。”多年来,市慈善总会精心培育三支慈善队伍,发挥其“播种机”作用,使慈善真正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事业。

  2007年1月,刚当选兼任市慈善总会会长的曹新平就提出在全市范围内选聘“慈善形象大使”的创意。2008年1月6日,“爱的翅膀”徐州市第二届慈善晚会上,12名年轻人从市领导和市慈善总会领导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徐州市首批慈善形象大使”。目前,这一队伍已扩大到37人。他们积极参与慈善宣传、善款募集、慈善救助以及总会开展的各项重大活动,进一步唤起人们的善心,搭筑爱的桥梁,使全社会对慈善事业更加关注,为弱者提供生命方舟。

  过去的广播电台主持,如今的慈善形象大使组长郭士宇,两年来主持了多项慈善义演,在宣传、劝募方面倾注了不少心血。他曾带领孤残儿童走进大自然,在晚间的谈话节目里普及宣传慈善知识,帮助听众解决实际问题,架起了一座听众间互动的桥梁。曾经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双目失明,子女不在身边,通过节目求助后,立刻有不少听众自发组织去看望他。“由此我认识到,慈善意识人人都有,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一份爱,它需要被唤醒。我们需要一种环境去引导、烘托和激发爱。慈善的含义很广,捐款只是慈善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大家更需要一种关怀、一种精神上的呵护,使受助者由心里生发出温暖。”郭士宇如是说。

  2009年6月,市慈善会开始在全市正式组建慈善义工组织,先后组建了10个慈善义工团体,4个“慈善小天使”团体,登记义工1200多人。广大慈善义工活跃在我市福利院、敬老院、特教学校和社区、街道的各个角落,从事安老、扶幼、助残、济困等社会救助服务,参与改善社会生活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活动,积极投入重大灾难、事故的救援服务,成为我市慈善工作队伍中特别能战斗的一支“劲旅”。

  同时,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建了“慈善合唱团”,徐州市特教中心组建了“徐州慈善轮椅乐团”,这些富有特色的慈善形象团队,成为我市慈善工作队伍中特别有感召力的一支“劲旅”。

  2008年,我市有1个企业、5名个人获“中华慈善奖”;2009年又有1 个企业、1个项目、3名个人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2010年10月,根据省民政厅网站公示,我市有3个企业、1个项目、5名个人获“江苏慈善奖”。

  “不让一个孩子进不了校园”

  圆寒门有志青年“大学梦”

  三年前的一个雨天,在徐州火车站,19岁的蔡理想即将踏上去南京求学的道路。前来送行的,是慈善形象大使刘亚楠。

  家住铜山县大鹏镇的蔡理想,因家境贫困,手持南京财经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无钱上学。就在那时,作为电视主持人的刘亚楠,在一次采访中来到大鹏镇,亲眼目睹了居住在简易棚子里的蔡理想生活艰难,感受到了他的无助。之后,刘亚楠顶着高温酷暑,为贫苦学子募集学费。汗水多次湿透了衣襟,皮肤多处晒伤,但每当她募到一笔善款时,心中的甜蜜就冲淡了苦楚。

  2万元,这笔慈善基金虽不多,却圆了这个孩子的大学梦。临行前,刘亚楠给蔡理想买了火车票,并为他准备了衣服和新书包等必需品。

  像蔡理想一样,很多贫困学子在慈善组织的帮助下,渡过难关,享受人间温暖。 

  “决不让一个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寒门学子,因缴不起学费而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曹书记的话语充满温情,铿锵有力。如和煦春风拂来,踊跃捐资助学热潮迅速掀起,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各社会团体,从市政府到各县、区、乡镇,迅速传递到淮海大地。

  4年来,为资助全市当年高考录取的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市慈善总会共拨出善款600多万元,2000余名贫困生顺利迈进大学校门。

  正是由于这位“慈善书记”十分注重慈善文化建设和慈善理念的普及,努力抓好三大宣传载体建设,才使“三个不让”的承诺落到实处,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慈善氛围。

  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和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优势,实行“强强联合”,市慈善总会与《徐州日报》、徐州电视台、徐州广播电台等媒体密切合作,共同开办《慈善徐州》、《爱心徐州》等专版、专题节目。从2007年开始,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市慈善总会都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几年来共募得助学善款702万元,资助1076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从2007年起,每年春节前夕都由市委、市政府主办一台慈善主题晚会或晚宴,2007年为“让我们与爱同行”,2008年是“爱的翅膀”,2009年为“大爱无眠”慈善晚宴,2010年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每次晚会都由徐州电视台三套节目和各网站全程直播,3场晚会现场认捐善款总量过亿元。今天,还将举行2011年“中国·徐州两岸四地慈善文化论坛”和以“爱满彭城”为主题的第四届慈善晚会。

  网络宣传在信息化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市在2007年初创办了“徐州慈善网”。2010年以来,再度调整徐州慈善网的管理运作模式,由过去请人代管改为市慈善总会自己管理,并对网页重新设计,开设了慈善新闻、慈善救助、慈善义工、捐赠榜录、法规园地、说慈论善、慈善人物等10个栏目,同时在网站开通了网上捐赠和网上求助。打开徐州慈善网,基本做到慈善信息提供即时,在线捐赠快捷方便,在线救助反应快速,社会影响传播广泛。

  “不让一个棚户迁居特困户买不起住房”

  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冬天戴着棉帽、捂上耳朵睡,雨天穿着雨衣睡,早上厕所排长队”,曾是棚户区中特困户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2009年春节前夕,曹新平亲自查看拆迁现场,倾听群众意见。他得知有些群众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而且拆迁的房子面积小、地段差,按照补偿标准无法获得足够补偿金去购买经济适用房或安置房。作为市慈善总会会长的曹新平,设身处地为特困拆迁户着想,经过反复思考,终于策划设计出“棚户迁居助困”项目,决定利用慈善的力量,来救助这些特困家庭。

  市慈善总会于2010年设立额度为2250万元的“棚户迁居助困基金”,为市区棚户区改造中没有购房能力的低保、特困户提供购房资助。房产使用权归迁居户所有,而产权则由迁居户与市慈善总会共有,待受助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后,再以原资助金额买回所居房产中市慈善总会拥有的产权部分,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棚户迁居助困”项目如同一颗种子,在市委书记曹新平的精心播种下,在慈善总会的灌溉中,把“以人为本,扶危济困”的慈善宗旨带到了这些人的身边,为他们带去最贴心的实惠和最温暖的关怀。

  柳跃,一个看似年富力强的中年男人,由于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没有劳动能力,还要长期吃药。至今未娶妻的他,与75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两个人住在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内。老母亲从街道办退休后,患上了老年病,母子二人时常拿不出买药的钱。但“棚户迁居助困”项目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柳跃说,很感谢政府,感激慈善总会,使得母亲在有生之年能住上56平方米的新房子。

  截至2010年10月下旬,全市61个棚户迁居特困家庭,在“棚户迁居助困”项目帮扶下,已经全部获得购房资助款共650.28万元,解决了他们的“大急、大难”,使得“彭城寒士俱欢颜”。 

  为了给“三个不让”提供资金保障,2006年底,市慈善总会换届之始,曹新平就定下了“从2007年起,三年内募款过亿元”的工作目标,后来又分别提出用四年、五年的时间实现善款存量和救助支出过亿的目标。4年来的实际运作结果,目标均已提前或即将提前完成。

  为实现两年半进账善款过亿这一目标,市慈善总会特别注意在拓宽募集渠道上下功夫。紧紧依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推力,并重视发掘理事单位和个人的捐赠潜力,进账善款中的70﹪以上来自理事单位和理事个人的捐赠,多位民营企业家伸出了援助的双手。

  “当我面对那些富有爱心的人士,从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体恤、呵护,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的另一种表达时,蛰伏在我生命中与公益慈善有关的点滴被悄悄勾连出来。”这是一位劝募人员的感受。慈善总会充分发挥专、兼职劝募人员的劝募能力,每一位慈善形象大使都以自身的亲和力带动着周边所有的人,使每一个受其感染的人都欣喜地加入到募捐活动中来。身为慈善大使的谭晓婷,两年来共募捐250.5万元,曾为募集5000元钱上门5次。

  “不以善小而不为。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爱心不能缺失,承诺即代表一份爱心,如果没把这笔款项筹集到就是我的失职。”慈善形象大使刘亚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她结识了一位来徐探亲的企业家,在她的多次洽谈下,这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企业家终于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千惠医疗救助基金”,资助一千名因患恶性肿瘤、心脏病、肝脏病、脑血管病而陷入生活困顿的低收入家庭。

  为了使慈善救助工作可持续发展,积累一定数量的慈善资金十分重要。市慈善总会在确保完成当年救助任务的前提下,将捐赠余款转为慈善基金积累;同时做好资金增值保值工作,在市土地储备金累计存款9000万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得利息756万元;并成立慈善基金会,从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慈善总会善款结存量已达1.0245亿元。

  随着慈善基金总额的增加,慈善总会对慈善救助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2007年,共投入善款786.86万元,实施救助项目10个;2008年,投入救助善款突破1000万元,救助项目增加到19个;2009年,救助支出增加到1700.2万元,实施救助项目17个;2010年1月至11月,已投入善款1765.51万元,实施救助项目15个。4年来,包括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3751万元在内,慈善总会累计投入善款9003.57万元,2011年上半年将实现救助善款过亿的目标。

关闭本页
关于我们 总会简介 总会领导 表格文件 组织机构 慈善新闻 总会动态 通知公告 慈善聚焦 周行一善 信息公开 资金捐赠信息 资金支出信息 单位捐赠记录 线上捐赠信息 慈善文化 说慈论善 慈善故事 捐赠账号 开户单位: 徐州市慈善总会 捐赠账号: 487158206646 开户银行: 中行解放南路支行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Copyright (C) 2024 徐州市慈善总会 徐州市泰山路东坡休闲广场6组团 邮政编码:221008

捐赠热线:0516-83855111 救助热线:0516-83855185 技术支持:铭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