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门口摆满了爱心人士带来的食物和日用品。
浓浓爱心包围着福利院的孩子们。记者 秦媛 摄
本报近日发起的“关注孤儿”暑期爱心体验活动,第一波百余名热心市民在爱心点对点慈善义工的引领下,昨日上午前往徐州市社会福利院探望孤儿,并送去了衣物食品等物资,开始了第一次的假期爱心之旅。
业务大楼前排满十几辆轿车
昨日上午9时半,市福利院门诊大楼前,晚报爱心点对点的慈善义工早早来到这里等候。几分钟后,十几辆轿车随后而至,一时间大楼前的广场排满了车辆。热心的市民纷纷走下车来集合,其中有耄耋老人,有几岁的顽童,但大多数还是中青年。据了解,他们之中有些是第一次来,有些已经来过多次,还有一些是全家上阵组团过来的,每辆车后备箱里都拉满了东西。义工们身穿写有“慈善义工”字样的红马甲,纷纷围上去帮忙搬运东西。
随后,大家将带来的东西搬到业务大楼前,在服务队的队旗下合影留念。待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安排好后,爱心人士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水果、生活用品等物资走进了福利院儿童部。
热心市民与孤儿亲密“交流”
儿童部一间房子里,正在玩耍的20多名残疾孤儿见有客人到来,便一起张着嘴奶声奶气地喊着:“阿姨好,叔叔好……” 看着孩子们期盼的表情,爱心人士情不自禁地上前和孩子们交流起来。他们有的抱着孩子亲吻、有的为他们讲故事、有的教认字、有的做游戏,还有的削水果、喂他们吃小点心。小朋友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天真的笑容,瞬间,浓浓的爱心溢满了房间……
儿童部有个叫春旺的小朋友,样子十分可爱,边吃东西边与叔叔阿姨交流。儿童部王主任说,春旺今年3岁,是2008年4月收养进来的,当时他才2个月,双脚畸形,但聪明灵活。当热心市民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学着特教老师们的样儿,扬起小手向大家再见。
爱心人士: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办
记者随机采访了前来奉献爱心的一对母女。据母亲英女士介绍,虽说她曾经多次来到社会福利院看望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但这是第一次带女儿过来。孩子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现在恰逢暑假,就想带她一起过来,培养她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她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要多办一些。
爱心人士中还有一位老人,白发苍苍的她衣着朴素、精神矍铄。据知情人介绍,这位老人已经72岁高龄了,可以说是本次活动中最年长的一位,而且她常年在各个领域奉献自己的爱心,可以说是位“爱心达人”。当记者想要对她进行采访的时候,老人却委婉地拒绝了,只说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活动结束时又一批市民自发赶来
活动过程中,福利院的陈莉副院长一直在热情地引导,介绍这些孤儿的来历和身体状况及性格爱好。本报爱心点对点的慈善义工们请求陈院长,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孩子们义务服务,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和关心这些孩子。
上午11时许,当本报爱心点对点义工服务队即将离开时,又有一群爱心人士携带大量物资来到福利院。记者了解到,这些市民都是看到了本报关于探访孤儿院的报道前来参与活动、奉献爱心的,他们希望通过此渠道带给这些孩子温暖。经过短暂的交谈后,大家又干劲十足地开始搬运爱心物资。
记者统计了一下,本次活动参与者足有100余人。
本报爱心之旅继续进行
本报发起“孤儿不孤单”特别暑期献爱心体验活动将继续进行,日前,本报爱心点对点义工服务队的义工们,正奔走在社区和各个敬老院,调查了解这些鳏寡孤独弱势群体的所需所求所想,为爱心市民和读者提供一个释放爱心的平台,同时让这些老人和孩子得到家的温暖与社会关怀,也给在良好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个培养爱心、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爱心报名热线:85608110。
专家
细节关怀更能使孤儿敞开心灵
针对热心市民关爱孤儿活动,我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朱相华副所长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说,孤儿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心理发展可能有异于正常家庭的儿童。很多孤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因此,和他们交往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
成为孤儿越早,亲情支持越少,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对人不信任、敏感,与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等。因此,和孤儿交往时,首先要了解他的成长环境,了解他的性格特点。走近他,观察他的需要,而不是只把你认为他需要的给他。有时候,你可能认为自己付出很多,但却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专家给出了很具体的建议:陪在他身边,观察他有什么即时需要。比如,在他喝水之前递给他一杯水。对他进行小细节的帮助,也许比物质帮助更容易让他敞开心灵。
采写 本报记者 张传宝 实习生 王慕婵 林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