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铜山区“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公益活动座谈会暨学校回访在铜山区教育局举行。本次活动由铜山区慈善总会、铜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通过深度总结项目实践经验,深化多方合作,进一步推动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工作。

自2023年试点实施以来,这项依托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工程、联合专业心理支持机构"蓝信封"开展的公益项目,已在全区16所中小学培育出1429对书信伙伴,累计往来信件逾两万封。项目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与青春期学生建立"一对一"跨地域笔友关系,在传统尺素往还间织就特殊群体心理防护网。
座谈会由铜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孙锋主持。徐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夏文达、副会长张学胜,铜山区教育局局长胡清华,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李贤君等出席活动。来自中华慈善总会“童心陪伴”项目组的专家团队与16所项目校负责人、书信教师代表展开深度对话。

胡清华表示,“这项润物无声的工程,既是慈善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更是对城乡青少年成长的全周期守护。数据显示,参与学生的心理韧性指标提升率达43%,家庭沟通意愿增强超五成,自我价值认同度实现跨越式增长。真切感受到项目已深深扎根教育沃土。”

蓝信封项目组专员黄宇恒通过多维数据画像揭示当代青少年心理图景,数据显示,“学业焦虑”“家庭管教”和“自我价值探索”三大议题占比超60%。典型案例显示,某中学生通过27封往来信件,逐步化解家庭矛盾引发的心理危机,最终在志愿者引导下重拾生活信心。”此外,黄宇恒还介绍项目组创新构建的"三级预警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施信件内容监测,对潜在风险信件进行分级管理,定向匹配专业志愿者,为青少年构筑起立体化支持网络。



在经验交流环节,清华中学、棠张镇中心中学,娇山湖中学学校代表交流了项目落地经验。

夏文达在总结时指出,“铜山区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实施该项目的示范区,探索的“专业支撑+精准服务+数字赋能”模式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他强调要始终秉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原则,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在6月项目二期总结阶段同步启动第三期项目,尽管面临资金困难,但只要活动对孩子成长有益,就会继续推进,希望蓝信封项目组加强指导,争取资金配套支持并逐步建立涵盖隐私保护、效果追踪在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会后,蓝信封项目组将对12所项目校进行深度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