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得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帮助,事情就有可能出现转机。有时候我就在想,当我也处在最困难、最无助,甚至走投无路的时候,假如没有人拉一把,那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彭忠军说。
彭忠军,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货币经营科副科长,日常工作是处理群众投诉,及破损人民币的兑换。所不为人知的是,他是徐州市慈善总会“彭忠军基金”的发起人,今年已经是他坚持捐款的第十六年。
尽己所能将善意传递
一个善举起于一次善念,而一生的善举源于人生的信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捐赠是偶然为之,曾经的彭忠军也是。真正使他决心长期坚持慈善捐赠的,是因为他也有过在低谷中被别人帮助的经历。
“人生往往是祸不单行,一样再接着一样。没办法解决,每天夜里睁着眼睛睡不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彭忠军依然唏嘘不已。“经历了这个事情,你才能知道那来自别人的一点点的帮助,对你能有多重要。”
幸运地,彭忠军获得了别人的一把搀扶,他抓住了机会走出了低谷,感恩的种子也已在心中种下。
2008年,汶川发生8级地震,数万群众受灾。看到人们失去家园后绝望的脸,彭忠军想:“我也经历过绝望,我也曾受到别人的帮助,为什么不把这种帮助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情?”他找到红十字会,表达了想往灾区捐款的愿望,顺利捐赠了2000元。
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这时开始,彭忠军便下定决心,每一年向社会捐赠,尽自己力所能及。“或许对我来说不是事的一点,却能影响别人的人生,哪怕力量不够,做得多了或许就够了。或许也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大家都来帮,那难关也一定能度过。”彭忠军说。
先是捐往红十字会,后来又捐往慈善总会,每年拿出2000到3000元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彭忠军也会特别留意新闻报道中处在困境中的人,尤其是徐州及周边的困境儿童。曾经,他辗转找到《徐州日报》和《都市晨报》为报道中的困难儿童捐款。
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彭忠军的行事之道。捐款成为了他心中认为应该做的事。
他认为善的施与受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他也不求名誉或声望,他谁都没告诉,一直默默地进行着,连妻子也是偶然得知。
为什么会选择“捐款”的形式来帮助别人,彭忠军说这与他的职业经历有关。由于从事破损人民币的兑换工作,因为火灾、存放不当等种种原因,到他这里的钱很多已经面目全非,无法兑换,他见过太多蒙受损失者的痛苦。“在能力范围内,多为他们挽回损失,也是做善事。”同样为需要的人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也总能解一解燃眉之急。
为了坚持捐赠,彭忠军给自己设立了一个“资金池”,每次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投到其中,这一部分资金专门为了帮助别人。除了平时的捐赠,每一年的八月,他雷打不动地取出2000元,捐到慈善总会。
彭忠军最喜欢的一首歌,是韩红的《天亮了》。太阳升起后,黑暗便无所遁形。捐赠这件事,彭忠军说:“我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记者 刘泓雨)